close

小弟去年三月買了缺氧,當時還在 alpha 階段、還沒 EA, 把內容玩得差不多之後,就把它放置了大半年 ... 最近回鍋之後發現更新了好多東西,玩起來的感覺和去年不太一樣, 重新適 (ㄅㄥ) 應 (ㄎㄨㄟˋ) 了一陣子才終於抓回開局的節奏。 由於版上的討論文章不多,想上來發篇簡單的回鍋心得 XD。 (這篇主要提供給嘗試開局的新手,內容非常簡化,略過不少細節; 小弟目前還很菜,還沒玩到煉油、做塑膠、做晶片的階段 QQ) 還沒玩過缺氧的版友,可以參考看看小弟去年寫的簡介 #1Om0JQaZ 雖然官方改了不少東西,基本系統仍然大致相同, 這篇對於舊文提到的東西就不再做介紹; 如果對單人生存 + 經營有興趣,或是喜歡 Don't Starve 風格的話,很推薦入坑! (目前官方約六周更新一次,每次的更新內容都很有誠意) 1. 挑選複製人 複製人有四個要注意的東西: 屬性(attribute):有十種屬性。 特質(trait):每個人都有一到三個好特質和壞特質。 興趣(interest):喜歡哪一種職業。喜歡的職業升級速度+50%。 壓力反應(stress response):壓力值 60%~100% 的時候會產生的反應。 首先,至少在目前的版本,控制壓力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, 多留意的話,壓力都可以壓在 60% 以下,所以壓力反應可以先不管它。 再來,屬性裡面,Athletics(跑速)、Digging(挖掘速度)、Construction(建造速度) 這三個屬性最泛用也最重要,從遊戲初期到大後期都影響很大。 尤其是 Digging,不但很常用到,升級速度還很慢,因此 Digging 高建議優先錄取。 Learning(研發/屬性升級速度) 也相當好用, 初期就把 Learning 拉高的話,時間一拉長,其他屬性也會升級得比其他人快。 最初的三人最好有一人 Learning 偏高,因為遊戲初期一定會進行不少研究。 Strength(掃地速度/負重)雖然很實用,但是每升一級增加的負重量不算多, 重要性普普。 Cooking(烹飪速度)只對廚師有用,最初三人建議有一人 Cooking 偏高、負責當廚師。 等到殖民地擴張到 9~10 人以上之後,再考慮招募第二位廚師。 Creativity(創作速度)只對藝術家有用,最初三人建議一人 Creativity 偏高, 因為藝術品是最簡單有效的降低壓力的方法,研發出藝術科技之後就可以開始創作。 藝術家基本上只需要一人就好,只有前中期會有比較大的藝術品工作量。 Farming(收成/施肥速度/種子掉落率)只對農夫有用, 初期靠 Mealwood 過活時可以不用那麼講究農夫的能力值, 不過還是建議盡快招一個 Farming 高的複製人,可以比較快收集到足夠種子蓋農場。 Kindness(製藥/治療速度)、Tinkering(操作機器速度),重要性較低。 值得注意的是,新的複製人出現、傳送門發光之後, 在點開來看是哪三個複製人之前,先存檔, 如果點開之後不滿意,可以讀檔來刷新候選的複製人。 有些特質會影響屬性,有些特質則與屬性無關。 耗氧量高低會顯著影響前中期維持氧含量的壓力, 所以 Diver's Lungs(耗氧量低) 和 Mouth Breather(耗氧量高) 值得注意。 Small Bladder(頻尿) 長期而言也會大幅影響工作效率,建議避開。 最後,職業興趣愈多愈有彈性,遊戲後期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身兼多職, 不過初期建議對科學家、藝術家、廚師有興趣的人各選一人。 2. 開局 開局第一件事就是挖出一些基本材料、做出 Outhouse(茅坑,初階廁所), 如果不是第一天就做好廁所的話,拖到第二天就要冒著複製人失禁的風險。 雖然說第二天失禁通常不會是很嚴重的事情, 因為基地範圍不大、清潔容易、複製人的壓力初期也不容易衝太高, 不過滿地都是大小便還是讓人蠻不爽的 XD,而且掃地也需要時間,會拖慢進度; 掃起來的髒水會產生 Polluted Oxygen(汙氧), 沒有適當儲存的話,基地的汙氧會愈來愈多, 雖然汙氧並不難處理(例如用沙子+除汙氧機過濾),放著不處理短時間也不會怎樣, 但由於某些細菌會在汙氧中繁殖,保持基底汙氧含量低是比較好的習慣。 失禁最麻煩的後果之一,就是髒水第一時間可能會流入你的水庫裡面, 一整個乾淨水庫裡面的一點髒水,很難彼此分離開來 (至少小弟不知道怎麼做 qq) 而且髒水一旦流入水庫,整個水庫的水就都會帶菌 (菌種是 Food Poisoning) 雖然一次失禁帶來的髒水,通常不會讓水庫含菌量變太高 (除非水庫本來水就很少) 但水源有細菌還是很討人厭... 未來如果你的複製人因為某些原因陷入免疫力低落的情況,這些水也可能會導致生病。 要把水做殺菌處理,目前最可行的方法應該是加熱到 75 度以上, 但是這樣做很麻煩,尤其在遊戲前中期,進行這麼吃力不討好的計畫, 代價很高昂,很有可能導致整個殖民地耗盡資源而崩盤。 總歸一句:早點把廁所蓋好比較省事啦! 蓋了茅坑之後,記得也要盡快在旁邊蓋 Wash Basin(洗手台)Compost(堆肥), 洗手台讓複製人上完廁所能洗手,避免把細菌帶出廁所。 堆肥一開始不能蓋,要蓋研究站研發出堆肥科技之後才能蓋。 因為茅坑不會自動沖水,茅坑滿了之後就要有人去手動清理, 清理完會清出一些 Polluted Dirt(髒土),髒土放著也會產生汙氧, 堆肥可以把髒土轉換成肥料,是初期應付髒土的好方法。 弄完初階廁所之後: - 蓋 Job Board(職業分工白板),給每個複製人分配職業,開始累積職業經驗值 - 確認水源位置,在水源上方蓋 Pitcher Pump(手動水井),因為研究和食物都要用水 - 蓋 Manual Generator(跑步發電機)+小電池+電線,因為研究/做食物/製氧都要用電 - 蓋 Research Station(研究站) + Microbe Musher(維生物搗糊機),開始研發+做食物 - 研究堆肥科技,研發完成之後蓋堆肥 - 蓋 Algae Deoxydizer(藻類產氧機),開始製造氧氣 - 規劃複製人要睡哪,盡快蓋好床,可以降低壓力 - 研究家具科技,研發完成之後在居住區和工作區密集蓋藝術品,可以大幅減低壓力 - 挖出空間放一排 Planter Box(盆栽),把挖掘隨機獲得的 Mealwood(蝨子樹) 種下去 Mealwood 不用水、不用光、只需要 Dirt(土),非常好種 收成的 Meal Lice 可以拿去搗糊機做成 Liceloaf(蝨子條),想省水可以直接吃 注意直接吃的話,複製人的壓力值可能會變比較高 如果你成功做完這些步驟的話,恭喜! (*′▽`*) 初步開局已經完成了,這個殖民地可以穩定生存一陣子,但是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。 除非你完全不打算擴張殖民地人數和規模,也不打算提升複製人等級, 否則現況是不太可能長久經營下去的。 時間拉長 → 氧氣食物可能逐漸不夠用,基地的廢熱逐漸變多。 複製人變多 → 氧氣、食物、水很快就會不夠用。 複製人等級變高 → 現有的食物品質無法滿足複製人,壓力值開始飆升。 製作優質食物 → 需要取得特定植物的種子,需要建立具有特定條件的農場(大工程)。 用電量增加 → 蓋更多發電機,電網開始變複雜,需要處理大量產生的廢熱/廢氣。 ... 對於新手來說,想要降低遊戲難度的話,最重要的事情是: 不要招募太多複製人。 建議可以先招到四個人就好,遊戲提供的起始資源,足夠讓四個人存活很長一段時間, 基地穩定一段時間之後再招到六個人。 六個人就可以做不少事了,等到食物和水的存量都很安全之後再繼續招人。 3. 氧氣控管 去年小弟玩的時候,藻類/沙子蘊藏量少很多,必須要高度仰賴水解製氧, 目前的版本藻類蠻常見的,比較慢才會用盡,讓前期的氧氣控管壓力小很多。 - 遊戲一開始路邊會有氧礦、散發出氧氣,算是給玩家的開局福利,不久就會用盡。 - 殖民地規模不大的話,Algae Deoxydizer(藻類產氧機)可以撐很久, 八個人以下兩台就夠用了; 每隔一陣子就要注意藻類存量,偏低的時候就要及早開挖。 - Electrolyzer(水解機) 可以把水變成氫氣和氧氣,氫氣較輕、會累積在基地頂部。 - Air Deodorizer(除臭機) 可以消耗沙子、把汙氧變成乾淨的氧氣; 髒水/髒土/史萊姆都會自然產生汙氧,理論上可以做一間專門淨化汙氧的製氧區; 沙子除了用挖的,遊戲後期用 Rock Granulator(碎石機)精鍊金屬時也會獲得沙子, 由於金屬蘊藏量頗豐,沙子也不算是非常罕見,因此有些人會倚賴除臭機製氧。 - 複製人可以在汙氧中呼吸;汙氧最大的問題是可能孳生 Slime Lung 細菌。 整體來說,氧氣並不是很難處理的問題。 會成為問題,通常是因為玩家不小心太久沒點開 F1 觀察基地可呼吸的程度, 不知不覺耗光養氣、又來不及立刻補充,才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。 雖然玩家很難讓地圖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氧氣, 但複製人在遠離基地的地方開挖時, 建議可以在開挖地點附近蓋一個氣密室,把基地的氧氣打進氣密室裡面, 讓複製人缺氧時可以到氣密室喘口氣、不用一路跑回基地附近換氣。 4. 水資源控管 這遊戲現在老實說更像是 Water Not Included XDD 應該八成以上的新玩家開局時都會覺得:「哇,這麼大一池水,感覺可以用一輩子!」 結果不知不覺水庫就快見底了,才開始瘋狂尋找新的水源, 手腳比較慢的人,基地水源用盡,整個基地就陷入混亂,一發不可收拾。 - 遊戲一開始,會在玩家出生地附近創建二到三個乾淨水池。 - 髒水可以透過 Water Sieve(濾水機) + 沙子,轉化成淨水,過程會產生髒土。 - 史萊姆可以透過 Algae Distiller(藻類蒸餾機),轉化成藻類和髒水。 - Puft(會飛的河豚怪?)吸收汙氧之後,會拉出史萊姆,也算是水源之一。 - 髒水煮沸之後,會變成水蒸氣,水蒸氣冷卻之後會變回淨水。 - 髒水冷凍之後,會變成髒水冰塊,不會變成淨水冰塊。 - 淨水冰塊和雪塊,融化之後會變成淨水,但是融化的時間目前有點難預測... 比較肯定的是,很大塊的冰塊/雪塊很難溶化,少量的冰塊/雪塊溶化速度較快。 - 髒水和淨水碰觸時不會完全混合,各自還是會占用特定的空間區塊。 另外不管是拖地、或是用手動水井打水,複製人都能完美分離髒水/淨水,不會混用。 水資源快見底、又來不及開發新水源時,有幾個省水步驟可以嘗試: - 停用搗糊機,直接吃 Meal Lice 過活 - 停用沖水廁所和洗手台,回去用茅坑和堆肥 - 停用淋浴間 - 停用水解機 - 停用 Algae Terrarium(藻類盆栽) ←用來過濾二氧化碳,但效果普通 - 暫停所有科技研發 - 暫停種植需要灌溉的植物 (可以把水管直接拆掉一段以阻止灌溉) - 複製人的排泄物是髒水,也可以被轉化成淨水,必要時可以強迫他們失禁 其實沒有水,殖民地也還可以勉強撐一陣子,不要太驚慌 XD。 如果你挖到 Steam Geyser(蒸氣噴泉)的話,恭喜你中大獎啦! (*′▽`*) 蒸氣噴泉會不斷噴出熱水和水蒸氣, 有了它之後,你只要煩惱怎樣把熱水和水蒸氣冷卻、避免散發廢熱就好了, 尋找水源的壓力會小很多。 不過噴泉通常都位於地圖靠近邊緣的地區,要找到它蠻不容易的... 如果你沒有那麼幸運、出生地附近就有噴泉的話, 乾淨水源用完之後,基本上一定得想辦法將髒水轉化成淨水。 複製人盥洗產生的髒水,帶有 Food Poisoning 細菌, 過濾之後還是會有細菌、無法直接使用。不過帶菌髒水可以用來灌溉,植物不會帶菌。 天然的髒水可以直接過濾成淨水, 但是大部分的天然髒水都位於綠色的史萊姆生態區, 這個地區充滿汙氧和細菌,要開挖這個區域需要許多事前準備。 最後值得留意的是,茅坑的產物是髒土,髒土可以做成肥料、不能變成水; 但是 Lavatory(沖水廁所) 的產物是帶菌髒水。 也就是說,把所有廁所,從茅坑改成沖水廁所,長期而言能回收不少水分, 所以想省水的玩家,記得盡快把茅坑給淘汰掉! 5. 溫度控管 去年玩的時候,基地的溫度很好控制,不是什麼大問題, 但現在很明顯能感覺到機器散發的廢熱、其他生態區傳來的廢熱會在空間中逐漸累積。 大體來講,溫度的相關問題,多半都是太熱。 太冷的情形比較少見,通常是某些冷卻設施設計不良導致的結果。 首先要知道的是,出生地地區的氣溫算是得天獨厚, 溫度保持在宜人的 20~25 度左右。 以出生地為中心,愈往外挖,溫度會愈高,大概會逐漸升高到 40 度左右。 冰雪區和火山區溫度比較極端,不過通常這兩個區都會被熱絕緣的礦物隔離開來。 新玩家最基本的食物來源: Mealwood(蝨子樹) 生長於 10~30 度 Bristle Blossom(鬃毛花) 生長於 5~30 度 離開了出生地,很難找到溫度在這個範圍的天然區域, 換句話說,如果你把出生地的溫度搞砸的話,就幾乎找不到能種這兩樣植物的地方了。 (除非你蓋一間溫控室,但是溫控的科技蠻後期的,而且蓋起來也頗麻煩...) Mealwood 是遊戲初期重要的食物來源, Bristle Blossom 除了做成初階食物 Gristle Berry, 之後還能做成高級食物 Stuffed Berry,能夠滿足高級複製人的胃口, 因此它的重要性會一直持續到遊戲中後期。 總之,這是好好維持出生地溫度的第一個理由:確保糧食安全。 由於複製人的居住區和工作區,多半都在出生地附近, 因此出生地溫控的第二個理由是:確保複製人在出生地過得舒服、避免升高壓力值。 複製人對高溫的耐受度不錯,大概到 40 度才會開始感覺太熱。 Meal Wood 和 Bristle Blossom 比複製人敏感得多。 溫控要注意的事包括: - 由於出生地以外的地方多半都比出生地更熱,擴大基地範圍時要注意周圍溫度 - 用熱絕緣的材料 Abyssalite(深淵石) 建造基地的外牆,避免外界的廢熱傳入基地 - 所有耗電的機器都會散發廢熱,盡量避免把太多台機器放在同一個地方 - 除了跑步發電,其他發電機散發的廢熱量都非常驚人,建議放在離基地較遠的地方 - 挖到冰雪區的話,建議把發電設施、以及其他廢熱多的機器放在那邊 - 機器和農場不要緊鄰,相隔愈遠愈好;不得已相鄰的話,建議用熱絕緣材料隔開 - 在冰雪區可以撿到不少 Wheezewort(冰雪仙人掌),種在基地可以局部降溫 - 注意管線的材料的導熱係數。如果你把外界的熱氣/熱水導入基地的話, 熱氣/熱水的廢熱會透過管線散發到基地裡面,讓基地愈來愈熱。 - 如果要在基地建造髒水庫,儲藏從外界引來的髒水,也建議用熱絕緣材料蓋水庫 6. 壓力控管:職業、食物、裝潢 這是小弟回鍋之後開局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:壓力好容易飆高啊! 因為去年玩的時候,還沒有職業系統; 有了職業系統之後,沒有好好對待職業等級高的複製人的話,壓力很難壓下來。 每個複製人都可以透過職業分工黑板分配職業, 分配到職業之後,就會開始累積職業經驗。經驗值 100% 就能獲得職業增益。 (例如「建築學徒」100% 之後,Construction 永久+2) 有些職業是不得不學的, 像是「礦工」或「老練礦工」,要有這兩個職業之一才能挖掘高硬度的礦物, 或是「研究助理」、「科學家」、「榮譽學者」,只有他們才能操作超級電腦做研究。 所有職業分成六個等級, 等級愈高,對於裝潢美觀和食物品質的要求會愈高, 如果不能達到他的要求,複製人的壓力就會持續攀升。 因此,新手要注意的是:在能夠做出高級食物之前,不要把複製人的職業等級拉太高! 建議最高做到 Tier 4 的職業就好, 如果 Tier 4 已經 100% 了,就先換去做其他比較低階的職業。 Meal Lice 加工而成的 Liceloaf 食物品質是 +1 Tier 4、Tier 5 職業的食物品質預期是 +2,Tier 6 是 +3 如果想要讓高級複製人只吃 Liceloaf 的話,基地的裝潢要更密集一點, 也要做一些馬殺雞躺椅,讓複製人高壓時可以過去按摩減壓。 小弟在基地初步穩定之後,會開始規畫建造 Pincha Pepper(倒生椒) 的農場。 Pincha Pepper 和 Bristle Blossom 可以做出高級料理 Stuffed Berry (+4)。 不過 Pincha Pepper 的生長條件蠻麻煩的, 首先是溫度必須在 35~85 度之間,然後必須要用水管灌溉髒水, 肥料是 Phosphorite(磷鈣土),還有它必須要倒掛著生長, 因此在建造 Hydroponic Farm(水耕盆栽) 的時候,記得用快捷鍵 O 轉動盆栽。 Pincha Pepper 除了能製作高級料理以外, 由於它需要灌溉髒水,你可以透過它處理掉複製人盥洗產生的帶菌髒水, 因為帶菌髒水灌溉後,細菌並不會轉移到植物身上。 這樣也可以省下以後還要建造殺菌設施的時間和資源。 不過,要穩定維持在 35 度以上並不容易, 因此建議在 Pincha Pepper 農場下方蓋幾台 Space Heater(加熱器), 加熱器常開的話,耗電量也不小,因此蓋農場之前要先做好電力基礎建設。 另外,灌溉用的髒水,可以考慮用熱傳導較快的 Wolframite(黑鎢礦) 製作水管, 水管在導入盆栽之前,先在加熱器周圍繞道,可以把熱量更有效地帶到植物旁邊。 6.1 壓力控管:乾濕分離 這章稍微補充一下另一個常見的壓力因素, 如果因為各種因素,你的複製人平均壓力至少有 20% 以上、壓不下來的話, 那你就要特別注意,不要太常讓複製人涉水行走、或是在水下工作。 只要複製人的腳有踩到液體,不管液體量的多寡, 複製人都會獲得一個負面狀態 Soggy Feet(濕答答的腳)。 這個負面狀態會讓壓力在一天之內 +10,所有經過液體的人都會中獎, 如果再碰上缺氧、溫度過低、氣壓過高、裝潢過差等等狀況的話,壓力很容易突破天際, 一不小心複製人的精神崩潰惹 qq。 這個狀況在冰雪區工作的時候最常出現。 冰雪生態區,原則上都會被熱絕緣的深淵石包圍,因此能長時間保持低溫, 但是你一旦把深淵岩層挖開之後,外界的熱量會開始湧進去, 缺口附近的雪塊、淨水冰塊、髒水冰塊就會開始融化。 如果沒有把冰雪清乾淨,就直接開始蓋發熱設施的話, 融雪的情形會更嚴重、範圍會更大,搞得到處都是水,擦也擦不完。 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複製人往往會受到溫度太低 + 濕答答的腳的負面狀態 combo, 很容易一不小心壓力就破表。因此建議把冰雪清到一定程度再開始蓋設施。 另外,網路上有一種常見的氣密設計,就是液體氣密門。結構如下: (希望手機板的畫面不會跑掉得太誇張) ▆▆▆▆▆▆▆▆▆     ▆     ▆    ▆  ▆   ▆▆ ▆▆▆▆▆▆▆▆▆ 由於複製人可以爬過兩格高的障礙,因此這個設計不用蓋梯子也沒關係。 這個設計是利用目前遊戲中液體的特性, 也就是當液面很接近上方的天花板時,儘管液面整體而言高度還沒達到天花板, 但是靠近天花板的液體會主動黏上天花板,因此分隔了天花板左右兩邊的空間。 這個設計的優點在於,液體可以完美地阻隔液體左右兩邊的空氣流動, 這比連續建造好幾扇氣密門還要簡單的多,也比較省金屬。 缺點除了複製人需要爬上爬下、移動速度會降低,以及不能控制誰能進出以外, 另外一點就是複製人每次經過都會全身濕答答一次 XD。 如果這是很常用的通道,你的複製人又常常處於高壓的話, 要留意這個設施可能會讓複製人的壓力降不下來。 7. 細菌控管:食物中毒菌 複製人體內的細菌量愈多,免疫系統受到的壓力就會愈大, 原則上,複製人每天免疫系統都會自然恢復 15%, 所以,如果細菌量多到造成免疫系統每天 -15% 以上的話, 複製人的免疫值就會開始往下掉,掉到 0% 就會生病,生病種類取決於細菌種類。 要透過 Med-Bed(病床) 才能讓複製人逐漸康復。 目前遊戲中只有兩種細菌:Food Poisoning(食物中毒菌)Slimelung(史萊姆肺菌) 可以用 F9 看地圖中的細菌分布情形。 食物中毒菌,來自於茅坑沖水廁所,存活溫度範圍是 -25~75 度, 複製人使用過茅坑和沖水廁所之後,茅坑、廁所、複製人身上都會有一些食物中毒菌, 沖水廁所排出的髒水也會帶菌。 在茅坑和廁所旁邊設置洗手台,可以顯著降低複製人離開廁所時的帶菌量, 要注意洗手台和廁所的數量要相當,否則複製人看到洗手台有人在用會直接不洗手離開。 食物中毒菌能在淨水中、建物上存活一段時間,在髒水和食物當中會不斷繁殖變多, 用帶菌的水做成的食物也會帶菌,所以保持淨水遠離細菌是很重要的。 如果因為食物中毒菌生病的話,複製人會陷入持續昏睡, 唯一清醒的時刻就是醒來上廁所,上廁所的時間會比正常人更久, 另外,複製人會間接性的嘔吐,在地上產生帶菌髒水。 只要帶菌髒水不要和淨水混雜、有蓋足夠的洗手台,食物中毒菌算是蠻容易控制的, 就算生病了,複製人也不會死掉,只是會喪失生產力一段時間。 8. 細菌控管:史萊姆肺菌 史萊姆肺菌主要來自於 Slime(史萊姆),存活溫度範圍是 10~100 度, 每一塊史萊姆都會逐漸把史萊姆菌散播到鄰近的方塊, 所以在開挖基地、建設牆壁時,建議不要和史萊姆緊鄰,否則細菌會慢慢進入基地內。 史萊姆肺菌不能在液體中存活,在氧氣中也會逐漸凋零,但會在汙氧中繁殖, 如果基地內有不少汙氧的話,會讓史萊姆菌有繁殖的空間。 在開挖史萊姆生態區時,由於一定會挖到大量的史萊姆, 挖掘史萊姆、搬運史萊姆的過程,複製人身上會沾上大量的史萊姆菌。 此外,由於史萊姆和髒水都會產生汙氧, 史萊姆生態區的空間多半充斥的汙氧,而汙氧多半會有大量的史萊姆菌, 因此就算沒有接觸史萊姆,光是進出這個區域,也會讓複製人沾上大量的細菌。 因此小弟建議要密切觀察進入這個區域工作的複製人的健康狀況。 如果複製人身上的細菌已經造成了每天 -15% 以上的負面狀態, 建議命令該複製人離開史萊姆區,並把史萊姆區的氣密門設置成該複製人不得通過, 等複製人身上的細菌凋零得差不多了再讓他回去工作。 挖下來的史萊姆,除了會散發汙氧,本身也帶有大量細菌, 因此千萬要注意,存放史萊姆的箱子不要放在基地,基地的箱子不要存放史萊姆。 剛開始開挖史萊姆區的時候,複製人進去半分鐘左右,身上就會有十萬以上的細菌, 由於要不斷地讓複製人離開史萊姆區休息、等待身上的細菌量減少, 史萊姆區的開挖進度多半會比其他區域慢很多。 建議有餘裕的玩家,可以把其他地方的 Chlorine(氯氣) 導入史萊姆區, 氯氣能夠有效殺死史萊姆菌,但殺菌的同時也會消耗氯氣。 雖然氯氣不罕見,但要把分散在各地的氯氣分別導入史萊姆區蠻麻煩的, 因為你必須開挖好幾個地方,在每個地方設置氣汞和鋪設管線。 因此,除了可以透過 Bleach Stone(漂白石) 在定點產生氯氣以外, 如果有挖到 Chlorine Geyser(氯氣噴泉),那恭喜你了! 儘管把源源不絕的氯氣打入史萊姆區吧! d(`・∀・)b 史萊姆區充滿了氯氣之後,在裡面工作會輕鬆很多。 如果因為史萊姆菌而生病的話,後果比食物中毒嚴重許多, 複製人的呼吸能力會受到影響,導致他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必須停下來喘氣, 複製人還會間歇咳嗽,每次咳嗽會咳出 1000 左右的微量細菌,並且會打斷工作/睡眠。 如果不主動治療的話,複製人在十天之後會死亡。 9. 結語 如果你已經在冰雪區做出發電廠和電網、 蓋好了能夠正常運作的 Pincha Pepper 農場、 能夠在控制細菌數量的前提下開挖史萊姆區域的話 ... 那麼恭喜你!! 。:.゚ヽ(*′∀`)ノ゚ 你的殖民地已經相當穩定了,放著不管一陣子暫時都不會出問題 (不過要注意水源) 你可以開始考慮招募更多複製人,升高職業等級,並開始探索遊戲的中後期內容~

來自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Steam/M.1520402881.A.6E6.html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殺菌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uzannn3r5yfj 的頭像
    suzannn3r5yfj

    hoffmajuh3s

    suzannn3r5y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